【每日一练】2019年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2月23日)

时间:2019-02-23责任编辑:jiame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9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1.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A.诱导式 B.算法式

C.推理式 D.启发式

2.许多科学家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无结果时,往往会把问题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回过头来解决,这时他们常常可以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现象属于   )。

A.酝酿效应 B.功能固着

C.反应定势 D.问题的刺激性特点

3.提问题要求列举“铅笔”的各种用途,得到答案可能是:“写字、画画、武器、礼品、润滑剂、直尺划线……”。这种思维属于   )。

A.直觉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4.提出快速联想策略和头脑风暴法的是   )。

A.陆钦斯 B.奥斯本

C.布卢姆 D.托尔曼

5.弗洛伊德认为,支配个人道德行为的原动力来源于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镜我

6.有的孩子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窃行为。对这样的孩子应加强培养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7.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为了得到老师表扬而打扫教室。该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8.“理达情不通,通情不达理”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   )。

A.多样性 B.独立性

C.矛盾性 D.现实矛盾

9.儿童品德心理发展的动力源于儿童品德心理发展的   )。

A.内部矛盾 B.外部矛盾

C.客观矛盾 D.现实矛盾

10.孙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他这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验别人感受能力称为   )。

A.同情 B.理解C.接纳 D.移情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启发法是基于一定的经验,根据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较少搜索而找到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策略。

2.A【解析】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这种现象称之为酝酿效应。

3.D【解析】发散思维就是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和答案的能力。

4.B【解析】略。

5.C【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这三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内在动力,支配了个体的行为。个体道德行为的原动力来自超我的支配。

6.D【解析】小学生抵抗不住诱惑说明他的道德意志薄弱,应加强其道德意志的培养。

7.B【解析】科尔伯格认为习俗水平的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的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8.C【解析】品德心理结构的矛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一方面是指知、情、意、行之间的对立、不适应。例如:“理达情不通”,即道理上明白,感情上受不了;或“通情不达理”,即感情上同情,但道理上讲不通;或“知”“行”脱节,即认识和行为的脱节现象。(2)另一方面是指知、情、意、行四要素之间发展方向与水平的不适应。“理达情不通,通情不达理”即知情意行之间的对立、不统一,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矛盾性。

9.A【解析】品德发展的动力是儿童与青少年品德的内部矛盾。这种内部矛盾是指:在作为主体的儿童与青少年同作为客体的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与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同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就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

10.D【解析】移情是由真实或臆想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无意识的、有时又是十分强烈的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体验。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