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6月17日)

时间:2024-06-17责任编辑:zz145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24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选题

1.教师在组织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钟”体育游戏时,先用语言讲解玩法,请几个小朋友分别当老狼、小羊示范玩一遍,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使用了(  )

A.操作法

B.直观法

C.发现法

D.电教法

2.“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了”,可以比喻运用(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A.冷处理法

B.转移法

C.消退法

D.反思法

3.下列选项的说法与建构主义的观点一致的是(  )

A.学习不依赖于学习者从前的经验

B.学习者需要学习认知结构

C.学习过程是自己对意义的理解过程

D.学习就是接受知识

4.通过(  )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是最为常见的。

A.主题的综合

B.形式的综合

C.专题的综合

D.学科(领域)的综合

5.儿童学着黑猫警长的口气教训小朋友,体现了儿童品德发展的(  )特点。

A.模仿性

B.他律性

C.情境性

D.具体性

二、论述题

试述杜威的教育原则。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方法。演示、示范、运用范例属于直观法,直观法是符合学前儿童思维特点,符合直观性原则是儿童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题干中老师让幼儿示范玩一遍游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使用了直观法。

2.A【解析】冷处理法是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

3.B【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认为:(1)知识不是对外在世界的真实摹写,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因此,它必然随着人们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得到升华和改写;(2)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被个体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生成的;(3)在建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扩展的经验,个体的图式会不断进化,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

4.A【解析】通过主题的综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是最为常见的。主题可以被看成是一些专题的集合体,就主题而言,也许并不在于达成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每一个学习的专题都与主题有关联。

5.A【解析】爱模仿是儿童心理的年龄特点,周围的人、事、物、境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通过对榜样行为的模仿,儿童学习到良好的或不良的道德行为方式。

二、论述题

(1)“儿童中心论”。在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方面,杜威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做法。他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即尊重儿童真正的面貌来熟悉儿童,尊重自我指导学习,尊重作为学习的刺激和中心活动。由此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促进儿童的生长。在杜威看来,教育以儿童为中心是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

(2)“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儿童在出生后对每一件事都是要学习的,如看、听、做等,但是他们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思维能力。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了杜威的整个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特点是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方面都是以这一原则为基础的。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