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幼综合素质实战演练命题作文题(三)

时间:2021-03-12责任编辑:yanggua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21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写作题

“韧”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时,虽然会变形但不易折断,跟“脆”相对。所谓“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具有不易折断的性质。从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国家发展、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各个角度看,韧性都是必不可少的。

请以“说韧性”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800字。


说韧性

韧与脆对立。韧性是虽柔却坚,虽易变却长存。由身家小事至社会国家,乃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这种至柔至坚的“韧性”是必不可少的。韧性中蕴藏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它能解释为何中国能在历经磨难后经济可以快速腾飞。

追溯历史文化的起点,“韧”的品性便为中国人熟知并运用。老庄之道,用舌头与牙齿的道理,简明地阐述了“韧”的作用。正因为有此思想的积淀,才有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故事,才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至理名言,才有至今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韧”是深入每个人骨髓中的品性,是一个民族共有的宝贵财产,是一种至柔至刚的品格魅力。

韧性,表现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海纳百川与无声的强大。正因为有这样的柔软而又坚实的韧性,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文化才得以发展延续,得以绚烂夺目。历史上,汉民族即使国力削弱,甚至王朝不存之时,灿烂的汉民族文化仍然备受历代少数民族帝王推崇。孝文帝迁都易姓,辽、金、元、清历代统治者在保留自身特性时,也积极尊孔崇儒,承继汉民族的文化,直至它们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文化。文化这种至柔至刚的韧性成就了如今和谐共处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韧性,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制胜法宝。毛泽东同志正是在史籍中读透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韧而不折的斗争精神,才创造性地开展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独一无二的“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这是韧性的绝佳体现。虽是一时撤退避让,但却保全自身,积蓄力量。终于,中华民族在1940年抗战最艰难的时候,一展峥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正面硬刚,力挫敌寇。一战转折,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正是韧性的智慧和力量,才使一个国家获得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韧性里的柔软不是退缩怯懦,而是坚实为骨,刚柔并济,力量无穷。

现代社会,和平发展是最大的主题,所以,我们必须传承“韧性”,去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韧性,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都表现出了强大的能量。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使中国人富了起来;“一国两制”的提出,既实现了平稳过渡,又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这些,无疑是对“韧性”这一智慧在新时期、新问题上的创新应用。

和平发展,以韧发力,是新时代中国人和中国发展的必须之智慧、必备之力量。愿这韧性和每一个在追梦的中国人同在,关山飞渡,为中国的未来拓出坦途。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