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20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1.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份分阶段进行
3.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抓住成熟期
D.有针对性
4.《菌儿自传》是我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的代表作。他一生为青少年创作了大量的科学文艺作品。
A.叶圣陶
B.冰心
C.林之光
D.高士其
5.初中一年级学生入学以来,班主任陈老师立即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并为每个学生制定学习发展规划。陈老师的做法关注了( )。
A.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B.学生发展的曲折性
C.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D.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6.下列不属于校园文化特征的一项是( )。
A.互动性
B.渗透性
C.激励性
D.传承性
7.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 )。
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能力
B.教育传播--交流文化功能
C.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D.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8.学校组织气氛与下列哪个因素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
A.学校规模
B.学校历史
C.办学条件
D.管理方式
9.关于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文化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
B.文化意识形态不能直接影响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
C.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有传递功能同时也有阻碍作用
D.教育的功能体现在对民族文化意识形态模式的传承
10.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认为:“人类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的钥匙是( )。
A.牛顿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网络信息技术
【参考答案解析】
1.B【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2.A【解析】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3.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4.D【解析】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半个世纪以来,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了科学道路,他被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高士其逝世后,中组部确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也将3704号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
5.D【解析】个别差异性启示我们:教育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大的发展。班主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并制定学习规划体现因材施教。
6.C【解析】(1)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2)渗透性。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3)传承性。校园文化应体现校园精神和风貌,既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又要继承民族的、本地区本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从而使之具有独特、持久的历史效应。
7.A【解析】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促进作用当中包括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传承文化,为特定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社会化。所谓“传承文化”即指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故本题答案为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能力。
8.B【解析】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其历史传统为其组织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9.A【解析】文化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
10.B【解析】爱伊斯坦的相对论是原子弹制造的科学理论基础,也正因为这个公式原子弹才得以诞生,故答案选B。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