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9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1.王老师工作勤勤恳恳,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地从上课讲到下课,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师应该反思的是( )。
A.教学态度
B.教学方式
C.教学手段
D.教学组织形式
2.初一学生小武想做一名科学家,班主任说:"你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也学不好,一定不能把科学家当做人生目标",班主任的说法是( )。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C.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D.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3.教师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教师的反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专家型教师相对新教师反思的重要性降低
B.教师反思的内容主要是教学方法问题
C.微格教学是教师反思有效的手段
D.教师反思的方法包括行动研究
4.历史课上,教师讲到"楚汉战争"中项羽自杀时,一个学生突然说道:"项羽真是个大傻瓜!"此时,教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批评学生扰乱秩序
B.视而不见继续上课
C.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D.要求学生不乱说话
5.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收获,并及时加以点评,张老师做法( )。
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6.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
A.发展儿童的智力
B.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选拔人才
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D.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7.“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 )
A.唐宋时期
B.春秋时期
C.明清时期
D.元朝时期
8.陶行知说的一句话“接知如接枝”比喻的是( )
A.学生学习间接知识为主
B.间接知识是以直接知识为基础
C.学生学习以直接知识为基础
D.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相辅相成
9.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谬”。这体现了教学的(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某教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 )评价。
A.诊断性
B.描述性
C.形成性
D.总结性
【参考答案解析】
1.B【解析】王老师不辞辛苦的上课但教学效果不理想,说明王老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不是以学生能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上课,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是需要老师反思的,故选B。
2.B【解析】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班主任老师显然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性,违背了现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故选B。
3.D【解析】行动研究本是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指教育者把日常工作过程和研究过程进行结合,在行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也可以用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故选D。
4.C【解析】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角度来说,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角度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故选C。
5.B【解析】张老师的行为使学生学习到了教材上所没有的内容,而且让学生有了交流思想和共同学习的机会,这些都比传统课堂多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故选B。
6.D【解析】略。
7.A【解析】“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早显露。
8.D【解析】“接知如接枝”是指,在教学中学生总是借助于他已有的直接经验去认识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在其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只有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9.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10.C【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