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5月20日)

时间:2018-05-20责任编辑:shanxiang001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8 幼儿园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备考推荐:2018年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协议班

点击加群:教师资格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资格证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    )需要越占主导地位。
A.社会性
B.尊重
C.认知
D.生理
2.与幼儿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
A.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
B.幼儿言语的发展
C.幼儿开始知道自己的长相
D.幼儿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
3.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    )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成熟因素
D.教育因素
5.幼儿认为“下午是午睡起来以后”,这说明幼儿对时间的知觉依靠的是(    )。
A.日历的变化
B.季节的变化
C.钟表的行走
D.生活作息制度
6.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     )。
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B.对幼儿开展智力教育
C.保护幼儿健康成长
D.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7.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时机不当的是(    )。
A.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或困难时
B.当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兴趣正浓时
C.当游戏需要给予提升时
D.当教育目标需要在游戏中完成时
8.中午进餐时,欣欣不小心被烫伤了小手,教师首先对欣欣烫伤的小手处理方式是(    )。
A.冷水冲洗
B.肥皂水冲洗
C.擦药
D.毛巾包裹
9.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获取每位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状况和信息,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大限度支持和满足每位幼儿发展的需要,应更多地采用(     )。
A.形成性评价
B.个体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内部评价
10.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成熟主义理论
二、简答题
11.简述幼儿理解发展的特点。




12.简述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标准。




三、论述题
13.良好同伴关系建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你对帮助班级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有何策略?





四、材料分析题
14.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我国教育非常重视的内容,广大的幼教工作者也对环境创设有不同的看法,以下是两位老师关于环境创设的对话。
李老师:其实环境创设很简单,就是买一些材料摆一摆,贴一贴就行。
王老师:对啊.环境创设不就是我们老师自己把房间布置一下嘛,重点也就是考查我们老师的手工制作能力.所以我觉得这项工作应该由美术老师来做。
请你利用环境创设的相关理论评析两位老师的说法。
15.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教师发现创想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说:“创想区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 有人理睬,于是教师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玩纸箱啊?”这时.有一个幼儿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地响应了,要去创想区玩。于 是,创想区“纸箱加工厂”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教师就从头到尾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她们 听,并给她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教师的辅导下,创想区里的“纸箱加工厂”总算顺利地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教师发现创想区里乱 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呢。看到教师来又赶紧玩起了纸箱,嘴里却不停地说:“一点都不好玩。”
请根据孩子的反应对这位教师的游戏区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五、活动设计题
16.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
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节科学领域活动.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出现明显的个性特点,例如,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2.B【解析】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3.B【解析】小班儿童还不了解和熟悉行为规则,到中班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体验。
4.C【解析】格塞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对成长的重要影响。
5.D【解析】幼儿经常以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如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园活动等。
6.A【解析】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故答案为A。
7.B【解析】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须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游戏的线索,在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游戏中幼儿的经验需要提升时,游戏中出现教育契机,教师可以达成教育目标时,教师须介入游戏。如果在幼儿全身心投入时,教师不应该介入打扰幼儿的游戏。
8.A【解析】幼儿烫伤时,要用流动的水不断冲洗伤处,进行冷却处理,防止烫伤范围继续扩大。
9.A【解析】形成性评价能够确定儿童学习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确定教学任务实现程度。
10.B【解析】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二、简答题
11.【解析】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深刻的含义;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12.【解析】
(1)幼儿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与教育目标相符合的,有利于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的内容;
(2)幼儿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幼儿现在或将来学习、生活所需的,或者对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有较大价值的内容:
(3)幼儿学习的内容须能转化成幼儿自身活动,并且要有适当的难度;
(4)幼儿学习的内容与幼儿生活的经验相联系;
(5)幼儿所学内容之间须有内在逻辑联系;
(6)幼儿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
三、论述题
13.【解析】影响因素:
(1)幼儿自身的特征。幼儿的身心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2)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幼儿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幼儿将来自信心和自尊感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幼儿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发生。
策略: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在生活中。教师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3)教给幼儿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教师重视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注意矫正反社会行为。用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园良好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合作、谦让、助人、抚慰等。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游戏是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着现实生活,对教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
(5)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材料分析题
14.【解析】两位老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李老师的做法割裂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关系。物质环境的创设固然重要,由于它具备其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因此对教师来讲,认为很容易被接受和掌握。符合幼儿需要的物质环境应该是丰富多彩,能激发孩子愉悦的情感,让幼儿觉得温馨、有安全感。但是,虽然环境、材料丰富,如果教师不能营造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孩子同样没有归属感。
王老师的做法首先违背了环境创设幼儿参与性的原则,王老师认为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从构思到制作都是由教师一个人完成,没有让幼儿参与到其中。这使得环境创设的作用被大大的削减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其次缺乏正确评价导向,王老师对于环境创设评价只注重过程中的艺术创造,评价的是教师制作的技能.而忽视了环境布置的教育功能的评价,导致了环境的创设向着观赏型、艺术型、技能展示型的方向发展。
15.【解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根据孩子的反应。分析如下:
(1)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却没有及时地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2)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
对策:
(1)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①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②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2)在活动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3)指导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要仔细地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幼儿游戏。
五、活动设计题
16.【参考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能够动手操作实验,记录结果,并大胆讲述出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3.喜欢参与到实验中.乐于去探索物体的沉浮。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喜欢参与到实验中,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2.活动难点:能够动手操作实验,并大胆讲述出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三、活动准备
1.盛水的大玻璃缸、各种能沉浮的物品(如:小木块、勺子、橡皮、小石头、泡沫板、海洋球等);
2.记录物体沉与浮的图表。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实验导入
老师分别将两样东西放入玻璃缸中。请幼儿观察。
师:这两样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材料,猜测物体的沉浮现象。
师:这里都有什么啊?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他们会怎么样呢?
2.动手操作。验证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记录结果。
(1)出示观察记录纸,教师指导记录的方法;
(2)教师示范操作并作好记录;
(3)分小组让幼儿们自己操作,自由探索物体的沉浮,并对沉浮作好记录。
3.交流讨论结果
各组展示并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与幼儿们一起进行验证。
(三)结束部分
总结:根据物体的沉浮现象,教师与幼儿们一起进行分类,哪些是沉下去的,哪些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
五、活动延伸
与艺术领域美术相结合.折一些纸的小船。和幼儿一起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